兴平市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陕西师大附属中学 许景敏
一、高考物理与物理教学
1.研究高考,把握方向
1)理清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考试说明的关系,正确认识高考的选拔与甄别性质,积极适应高考考核要求。
2)研究高考试题的组卷与分布,体会全国1卷、2卷及地方卷中海南卷的变化特征,兼顾其他地方卷对高考对全国卷的影响,把握试题改革动向。
2.研究考题,注重实战
1)以试题研究为抓手,体会高考对高中物理知识及能力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式。
2)以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研究为重点,列出三年高考试题的双项细目表,归纳总结考核知识点分布,以及试题的呈现方式。
3)梳理近年高考试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及高频考点,关注物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在近几年试题中呈现较少的考点。
4)认真研读试题分析,体会物理能力要求的具体考核途径,从而为有效复习应对寻求具体策略。
二、高考物理系统复习备考策略
1.有效整合知识,提炼二级结论、落实知识复习的系统化
1)加强教学研究,创造性工作,借助复习资料、互联网、教学交流等途径,努力构建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所谓“二级结论”,将其像数学课程中的“定理”一样,为学生整理归纳。使学生拥有快速解题的辅助工具。
2)引导学生有意识记,构建物理学学习的触觉,对物理语言、物理过程模型化,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推演与推算。
3)对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专题化,将各部分知识中重点知识模块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专题。
2.深挖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学活物理
1)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交流,从自身角度正确解读高中物理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2)深挖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关注其物理本质,避免死记硬背,发现学生对概念的形成理解不到位,对规律的适应条件体会不到位,必须进行知识重建。此系知识漏洞,无法跳跃。
3.在知识迁移中发展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能力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对重点字词的圈画,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试题,构建模型的速度。重视通过解题分析与讲解,将生活情境、物理语言转化成物理模型的培养。
2)坚持做好一题多变,对往届高考试题、模考试题进行改编,培养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发展综合分析能力。
3)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对知识回顾与重现教给学生自主完成,落实学生相互检查、老师抽查等督促制度。
4)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争辩,提倡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对问题的独特解法分享。
5)图像法、数学解析式推演、公式变形、数学拆项补项、求解极值、轨迹方程、几何关系的运用与寻找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归纳。
6)实验能力中关注基本仪器的读数规则训练,注意零误差的校正;注意实验细节与误差分析,关注系统误差的改进方案;重视对实验原理的创新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培养。以试题分析为突破,引导学生认识从实验目的到实验原理的设计思想。
4.在综合应对高考物理试题中展示科学素养
三、高考物理应试备考训练策略
1.设计考试题型的专项训练:选择题专练、实验题专练、计算题专练、选考题专练。
2.明确考练的目的性:注意在考练过程中必须关注限时训练,注重在练考中兼顾准确度与速度,任何一方的侧重都会导致练考失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预设答题总时间,按照平均一分钟获得分数2分估算,理综物理卷:总题数:8+2+2+2=14;其中选择题8道,每题6分2-3min完成一道选择题,选择题做完用时16-24min;实验题常见一大一小,约14分左右,5-7min完成;综合分析计算题2道题,32分左右,12-16min完成;必考共用时33-47min;(掌控在40-45min应比较合理)。选考题:第一题1-2min,第二题4-5min;总物理卷答题时间大约一小时
4.对待选考应有倾向性,尽量不在考场上选择,除非出现异常,不排除对等选考内容的学习。
5.答题顺序的安排,尽量按照试题的编排顺序,但也要清楚的意识到,选择题的难度排列不会和实验题、计算题、选考题对等,所以答题过程要学会选择题最后一个、实验题最后一空无有良好思路时学会先跳过,不可在一个题上耗时过多。
6.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练考过程中的得失,以利下次训练时目的性更强。
7. 提高答题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得分:选择题不留空余,排除法、特殊值法、极限法、量纲法;实验题重视阅读理解,从原理上寻找突破;计算题学会抢分,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不在试卷上推演、推算。必要的文字一定要交代,对谁?哪个过程?遵循什么规律?列式求解。必要的图形图像辅助,标注清楚。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