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许景敏工作室 > 名师论坛

学习者的学习获得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依据 ----基于个人教育实践的有效教学”的反思

发布日期:2020-07-02     作者: 许景敏     浏览数:901    分享到:

学习者的学习获得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依据

----基于个人教育实践的有效教学”的反思

陕西师大附中   许景敏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晓端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行动表现论述指出,有效教学从九个方面表现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全面的教学方案设计;清晰的教学语言表达;适切的教学内容呈现;互动的教学实践样态;多样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介入;高超的教学艺术体现;.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并且指出,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要回答的七个基本问题:我教的是什么?我为什么教?我教的是谁?我如何教?我为什么用这些方式教?我怎样知道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学生怎样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可谓全面准确地对有效教学的论述。但就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更应该注重从教育对象,即学习的主体的具体需要与收获上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获得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依据。

下边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教学实例表象,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有效教学的具体表现。

下课了,老师桌边围了一大群学生来问问题。学生甲拿着一个问题来求教老师,他把抄在本子上的题拿给老师,然后对老师说:“老师这个题不会做,请您给讲讲”。然后就在旁边等着,老师读完题,一边在一张纸上画写,一边给他讲解,该同学极其认真的听着,并不时附和着老师。一边听讲,一边嗯嗯的答应着。老师讲完,问他听懂了没有,他说听懂了。然后在离开的瞬间,向老师提了个要求说:“老师,我可以不可以将您讲的草稿纸带走?”老师说行。

学生乙来问问题,他拿着本子,一边指着要问的问题,一边向老师解释说:“老师您看,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您看我的看法是……到底我哪儿弄错了呢?老师听完,拿过来试题,一边读着题,正准备对他讲解,但还没等老师分析,同学乙突然顿悟,便激动地对老师说:“老师,我会了!”虽然老师还是一片茫然,但同学乙却乐呵呵的离开了。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问题的同学甲来说,尽管老师问过他你懂了吗?他的回答是:“听懂了。”但同学甲未必真的懂了,就算是他的回答是真诚的,但我还是会将这一种现象称作为叫“听别人讲的有道理”,而非真的将问题融会贯通了。但我丝毫不会怀疑乙同学的“老师我会了!”,我相信,乙同学一定真正对这个问题吃透了。

有一年,河南大学附中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交流。我上的是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课,静电场第一单元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下课后,一位姓刘的物理老师跟我交流是问我说:“许老师,我认真数了一下,您一节课讲了九个例题,您怎么就知道您这样讲学生就能接受?关键一个问题还在于,下课后我找过您的学生考查过他们几个同学,他们还真的都弄懂了。”我对回答是,对一个问题的解析往往并非需要老师面面俱到的详细讲解,而学生仅仅是在某一点上,或者某个模型的构建上需要老师的点拨就够了。我们不应该代替学生思考,从而剥夺他们发现问题的自主性。当我讲到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下运动时,只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类重力场的问题,相信学生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完成相关训练的。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具有学习主动性的的学生,才是顶尖级大学所选选拔的“人才”。

我认为,此时教学中适时的点拨对于学生而言,就应该算是有效的。至于如何去推演如果我也去操作,对我的学生来说,他们就成了教学中的看客,我才真的变成一个无效的人,我的教学就是一个无效,甚会低效的课堂了。

二〇一四年九月

 


关闭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