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浸润人生(第三期)

发布日期:2021-11-18     作者: 教务处     浏览数:5484    分享到: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读书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可模仿究竟是什么?如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今天,在李若尘老师为我们分享的书籍《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中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

1642601430332384.png

1642601584869031.jpeg

1642601487578728.jpeg

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了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并从教师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对于教师或相关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

1642601525752072.png

若尘老师以“从模仿中学习,从案例中成长”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对本书做了分享:

1.学习案例就是模仿

学习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在众多案例中我们不断模仿与尝试,最后会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们在模仿的时候,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模仿,或者模仿学生的行为,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学生所想。

2.模仿与类比

说到模仿,很容易产生疑问,和类比有什么区别?类比学习法是先学到一个优秀的模板,然后再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把它变形转化为该模板,从而使用相应方法解决问题。

3.模仿与服从

我们究竟是想要学生自愿做还是要求他们做?我们看午休会要求学生安静,但总有学生对着干,也许我们的安静可能会让他们安静,或者让他认同你的决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4.模仿与从众

一个群体当中,会有很多行为,我们究竟要跟谁学呢?好习惯养成难,坏习惯养成很容易,因此要营造氛围,注重精神上的肯定,使习惯得以内化。

奖励多了,学生也会变得不在乎,或更在乎的是那个奖励,而不是模仿的行为或者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控制这个度。

若尘老师强调道: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必然学习过很多心理学的概念,比如习得无助、从众、自我实现、自我中心等。也许毕业多年后我们仍然能背出这些概念,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课堂情境时,我们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判断及应用学生的情况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理论,善理论,但更要知行合一,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只要有读书的心境,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们明白阅读是一种享受,未来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让我们的学生终身读书,持续学习。

上一篇:沣西新城第二学校初2021级线上教学纪实 下一篇:落实“双减”提质量,同课异构展风采